來源:金融時報
4月份,國內部分地區疫情散發多發,給工業企業生產經營造成較大沖擊,工業企業利潤出現下降。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至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5%,增速較1至3月份回落5.0個百分點。4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8.5%。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4月份工業企業利潤下降,主要是受疫情散發、企業投入成本上升和去年高基數影響。3月份以來,疫情散發對工業企業部門貨運物流、產業鏈供應鏈、終端銷售均造成沖擊,企業生產銷售有所放緩。部分中下游企業原材料投入成本仍較高,繼續擠占企業盈利空間。
不過,多位專家表示,工業企業利潤承壓是短期沖擊造成的,目前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后期工業企業利潤將逐步回升。植信投資研究院宏觀高級研究員羅奐劼表示,一是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企業復工復產正穩步推進;二是工業企業發展韌性和潛力較強;三是紓困政策效果顯現,企業負擔有所緩解。
制造業利潤受沖擊
總體來看,部分地區和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下拉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特別是制造業利潤出現下滑。1至4月份,東部地區、東北地區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分別下降16.7%、8.1%,合計影響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1至3月份回落4.2個百分點。主要行業中,汽車制造業受沖擊較為明顯,影響制造業4月份當月利潤下降6.7個百分點。數據顯示,1至4月份,制造業利潤下降8.3%,降幅較1至3月份擴大6.2個百分點。4月份,制造業利潤降幅達22.4%。
“受疫情沖擊力度不一、價格傳導不暢等因素影響,工業企業利潤分配格局進一步分化,制造業特別是中下游制造業面臨壓力。”紅塔證券宏觀分析師殷越表示,一方面,疫情對國內供應鏈產業鏈造成了明顯沖擊。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產業鏈較長,對上下游企業的配合度要求較高,受到的沖擊會更為明顯;另一方面,在上游大宗商品價格維持高位、疫情反復造成下游需求疲弱的背景下,中下游制造業面臨的成本壓力進一步上升,企業利潤承壓。
而采礦業及部分原材料行業利潤仍保持較快增長。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能源保供持續顯效,煤炭等能源產品產量較快增長,大宗商品價格仍處高位,帶動部分上游行業利潤快速增長。1至4月份,采礦業利潤延續高增長態勢,其中煤炭、油氣開采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99倍、1.38倍。原材料行業中的有色金屬冶煉、化工行業利潤分別增長40.3%、14.8%,均實現較快增長。
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表示,考慮到近期全球能源市場擾動以及政府對能源安全和能源保供的重視,預計短期內采礦業利潤增速將維持高位,甚至短暫上行。
此外,今年以來,民生保障政策落實有力,基本消費品供應充足,市場需求穩定,帶動基本消費品行業利潤平穩增長。
工業企業效益有望逐步改善
“減稅降費、紓困幫扶政策持續發力,供應鏈矛盾有所緩和,疫情形勢邊際向好,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這些因素都有助于工業企業利潤在5月份修復,6月份或將出現明顯改善。”中信證券明明債券研究團隊分析認為。
談及工業企業利潤走勢,專家普遍持積極態度。殷越表示,要對工業企業效益的修復抱有信心。這是因為,一是企業復工復產加快,二是紓困政策助力企業減負增效。4月份以來,穩增長政策不斷加碼,隨著減稅降費、紓困幫扶、保供穩價政策持續發力,工業企業資金壓力將繼續緩解,中下游制造業利潤增速有望回升。1至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費用為7.97元,比1至3月份、上年同期分別減少0.12元、0.51元。三是促消費和穩投資助力市場需求增加。
此外,當前工業企業效益仍有穩定恢復的基礎。受疫情影響較小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工業企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從資產和營收看,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同比增長10.4%,所有者權益合計增長10.5%,均為近5年來較高水平。1至4月份,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7%,接近兩位數增長,為企業盈利改善創造空間。
朱虹表示,隨著全國疫情形勢總體趨于穩定,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的各項政策效應不斷釋放,工業企業效益狀況將逐步恢復。下一階段,要積極疏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助力企業紓困解難,為工業企業經營狀況繼續恢復創造更多有利條件。